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解析〈2017全球低碳經濟指數〉,世界脫碳速度待提升

"儘管台灣碳交易市場尚未建立,使企業在碳價策略上無所適從。但國際低碳趨勢勢不可擋,往後從盤點碳資產、評估氣候風險、到實施內部碳定價,恐怕還是不得不做。"
圖片來源:資誠(PwC)

詹詒絜(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)

    201711月,全球氣候社群無不睜大眼睛關注在德國波昂召開的COP23氣候會議,搭上COP23熱潮,知名跨國會計師事務所—資誠(PwC)也在同時間發表最新版〈全球低碳經濟指數〉(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dex 2017),敲響全球「脫碳」(decarbonization)速度過於緩慢的警鐘,提醒各國必須付出更多努力。

減碳力道不足,2016碳排放強度僅降2.6%

   〈全球低碳經濟指數〉連續17年追蹤全球各大經濟體的脫碳速度與實施成果,去年成績單不盡理想。2016年全球GDP大幅成長3.1%,總體排放量仍微增0.4%,換算下來碳排放強度(carbon intensity)降低了2.6%。按PwC估算,欲實現《巴黎協定》的升溫控制目標,全球每年必須至少得將減少碳排放強度達6.3%,相較之下,2016年的脫碳速度顯然不及格。

    仔細檢視各國表現,英國和中國大陸在2016年的表現相對較佳,兩者脫碳比率分別高達7.7%6.5%,遠高於全球平均值。亮眼成績來自兩國的再生能源發展成績及能效改善有關。英國從2015年開始大刀闊斧地關閉燃煤電廠,同時全力衝刺再生能源,去年太陽能發電量就增加了36%,當年度49月還幾度超越燃煤電廠的發電量;此外,在能源效率的持續改善下,英國總能源消耗量還下降了2%,無怪乎表現如此驚人。
COP23會場外,環保團體以排煙的自由女神諷剌川普政府不顧地球暖化,竟還要補貼燃煤電廠。(拍攝/王振益)
    至於中國,則是仰賴政府強力的法規推動,促使太陽能發電量激增72%,風力發電量也成長達22%。其他值得一提的還有墨西哥、巴西等新興經濟體,脫速度也高於平均值。


企業要跟緊,在浪潮及法規來臨前做好準備

    值得注意的是,〈全球低碳經濟指數〉評比主體雖是「國家」,但也間接帶給「企業」一些提醒。首先,在全球緩慢的脫碳步伐下,各國政府必須加快低碳投資,企業如何因應未來的低碳經濟浪潮,且應對可能的氣候風險,都得在法令尚未完整前就做好準備。資誠對此建議,最重要的因應策略是把「碳」「錢」綁在一起,讓企業的投資者和高階管理層了解碳排背後的財務風險。
  
      另外,世界銀行近期也發布了2017碳定價現況和趨勢〉分析報告,指出目前全球各地已有47項碳定價(Carbon Pricing)行動方案,足可涵蓋全球15%的排放量;再加上即將正式運作的中國碳市場,往後碳定價制度將可約束及管理到全球將近1/4的溫室氣體。

《巴黎協定》驅使各國政府及企業加速減碳,未來實施碳定價及碳交易等相關制度勢在必行!(拍攝高宜凡)
    回頭看台灣,由於碳交易市場尚未正式建立,導致許多企業在碳定價策略上無所適從。然而,國際低碳經濟趨勢已勢不可擋,往後企業從盤點碳資產、評估氣候風險、到實施內部碳定價等工作,恐怕還是不得不做。

(本文更多精彩內容可收聽 2017/12/11 播出之「氣候戰役在台灣」廣播節目)

【參考資料】

【延伸閱讀】

沒有留言: